1月30日,一则央行将于2015年2月1日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假新闻在网上疯传。随后,央视记者对该假消息进行了辟谣,称央行近期并没有发布任何降准降息消息。
尽管现在该消息的传播信源出自何处、传播者扩散谣言的目的都不得而知。但央行降息的假新闻在短时间如此未加甄别地扩散,仍令人深思。“假新闻”央行降息背后,到底触动了谁的神经?
这一次假降准消息令人回想起11月22日的真降息事件。去年11月21日傍晚,央行宣布将于次日(22日)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利率。下调幅度为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.4%至5.6%,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.25%至2.75%,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.2倍。
对于11月22日的降息,央行的解释是为了解决实体经济“融资难、融资贵”的问题。不过从实际的反应来说,实体经济融资问题并没有得到切实解决。反而是房地产和股市两大市场应声上涨,一路高歌。如果有谁希望央行再降一次息,那么最急不可耐的非这两大市场莫属。
上一轮降息之后,直接引发房地产市场止跌回暖,让2014年的地产业在整体下行的趋势得以翘尾企稳,结束一年的晦气。相关研究中心调查发现,央行降息之后将刺激160万套住宅需求。二线城市新增需求最多,达到95万套;三西线城市次之,为60万套,一线城市的需求也达到5万套。如果2月份的央行降息消息属实,那么还将再释放一大波的需求。
上一轮降息,股市的表现只能用“妖”字形容。先是在11月21日央行放出消息之前,上证指数奇迹性地大涨1.4%,单日成交量较前一日暴增31%。以至于《华尔街日报》怀疑在央行宣布降息之前已有业内人士提前放风。随后,整个沪深股市欢快上涨又突然下挫,波动性增强,这让迟疑的散户不敢入市,如果此时再迎来一轮降息潮,势必是对股市注入的强心剂。
而此次降息之所以快速传播的原因在于,国内货币政策已经出现变化。未来降息将成为必然趋势,只是时间来得早与晚的问题。从经济周期的反应上看,一般经济偏紧时,央行会放松银根,让市面上出现更多的现金流,促进经济复苏。
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来说,年末是“钱荒”时期,如果央行降息也能暂时缓一口气。11月、新年1月两个月度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读数均低于枯荣线。表明制造业萎缩趋势明显,这些都为央妈出手制造了理由。不过即使真降息了,也未必能起到实际影响,11月底的降息就流于形式。
尽管央行将息被证实为假消息,但也有人认为这是管理层在放风试反应,真降息就在不久以后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